三门峡发电:践行绿色发展 筑梦蓝色未来
发布时间:2019-10-24 作者: 来源:
大唐三门峡公司坐落在有着“豫西明珠”“天鹅之城”美誉的河南省三门峡市,作为当地唯一一家大型国有企业,在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,该公司积极践行生态发展、绿色发展理念,节能环保工作始终走在行业前列,为地方生态保护、常葆“绿水青山”贡献着大唐力量。
重改造,守住“蓝天计划”
“烟尘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低于10毫克/立方米、35毫克/立方米、50毫克/立方米。”在三门峡公司集控室内,大屏幕上,跳动着实时变化的燃煤发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浓度,这是该公司积极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职责,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真实写照。
党的十八大作出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”的战略决策,节能减排成为电力行业建设和发展的最强音。2014年以来,随着国家关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进一步细化,三门峡公司率先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要求,以进取的姿态迈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有力步伐。
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那几年,正是三门峡公司三期工程加快建设的关键时期,在整个改造期间,面对展现绵长、繁荣复杂的施工现场,为了保证按时按质量完成改造任务,三门峡公司项目部人员与施工队伍一起五加二、白加黑,24小时不间断地坚守奋战在改造现场。
2017年,三门峡公司四台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,成为河南公司第一家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基层企业,同时,作为当地环保亮点企业,在一次省委书记调研考察期间,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魄力和行动力获得了高度评价。
喝“中水”,追求“零排放”
近年来,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发电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制约因素,三门峡公司逆风而行,不断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上深挖潜能,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,顺利啃下了中水改造这块“硬骨头”。
中水改造工程这种“围墙之外”的事情,千丝万缕、千头万绪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三门峡公司将改造确立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成立专门的工作队,积极开展外部协调和项目施工,统筹推进内外部工作,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,工程于2018年底顺利完成。
工程耗资1亿多元,拥有日处理8万吨和5万吨中水深度处理设施,建成厂外中水管道15公里,2019年以来,平均每月中水使用量66万吨,相当于解决了7.3万户生活污水排放量,是当地最大的中水用户。同时,中水使用量处于上升趋势,按照该公司的长远规划,在不久的将来,生产用水将全部使用中水。
据分析,该公司每年可减少使用优质地表水1500多万吨,减少向黄河排放中水1500多万吨,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全封闭,扎牢“绿色屏障”
“抓好煤场封闭工作,是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的客观需要,是加快补齐环保短板的客观需要,也是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。”2019年初,在煤场封闭改造工程启动会上,该公司党委书记苗世昌对工程的意义进行了郑重阐述。
工程开工以来,该公司要求项目负责人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,既要当好“指挥员”,又要当好“战斗员”,全力配合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抓好工作推进,建立起自上而下、逐级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,形成了“上下一心,齐抓共管”的工作合力。
作为该公司2019年重大技改项目之一,该公司一、二期煤场封闭改造计划于年底完成,届时,总占地面积达5.7万平方的现代化新兴煤场将以崭新姿态,矗立在厂区西侧,给堆堆“乌金”一个“可靠”的家,建成后的封闭式煤场将为“蓝天计划”再添动力,向“零排放”目标再进一步。
面对新使命、新形势、新任务,三门峡公司将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,进一步落实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绿色发展理念,勇挑新使命,攻坚新任务,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业绩。(刘新新)
>>上一篇:没有了
>>下一篇:浙能镇海发电迁建项目配套码头卸船机吊装上岸